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今年广东省两会热点话题之一。25日下午,深圳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就有多名代表就此展开热议。大家一个共同的观点是,构建一个安全、便捷、智慧、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,实现城市间快速通达,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。
现代交通布局与湾区发展不匹配
省人大代表、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国林说,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、空港群以及较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,新葡京棋牌官网,已初步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交通基础条件。但对比世界级湾区的交通发展,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首先,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布局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匹配。按照既有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,深圳仅有穗莞深城际、深惠城际、深珠城际、中虎龙城际与周边城市连通。
一方面,既有规划的城际轨道未进入中心城区,使得深圳城市中心体系难以融入区域城际轨道网;另一方面,深圳缺乏往东辐射的城际轨道线路,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、汕尾、河源等城际快速联系不足。该规划对于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双中心之一,快速连通各城市的发展要求考虑不足,已明显不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广州-深圳双中心的空间结构。
其次,跨珠江通道体系短板明显。现在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仅有公路通道虎门大桥、港珠澳大桥和铁路通道广深港高铁,交通设施间的平均间距接近60公里,目前虎门大桥的拥堵已是常态化,且由于港珠澳大桥没有接入深圳,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缓解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拥堵作用微乎其微。
就算加上在建的深中通道、虎门二桥以及规划的深茂铁路、中虎龙城际、深珠城际等轨道设施,东西两岸交通联系通道的平均间距仍达14公里左右,与纽约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的差距仍很大。